用微信扫一扫

德运创投

顺德产业环境


1、人文地理

         顺德,位于珠三角腹地,北接广州,南近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是广佛都市圈、粤港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现辖4个街道、6个镇,常住人口249,拥有近50万顺德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顺德自古物华天宝、景泰民丰,历来就是河网交错、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早在明清时期,就以桑基农业、缫丝工业、金融商贸业著称,被誉为“岭南壮县”、“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顺德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名伶辈出,2007年被全国曲艺协会评为“中国曲艺之乡”。顺德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是顺德的别称)之说,今日更享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境内的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逢简水乡等风景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和南国水乡风光的杰出代表。

2、交通条件

        顺德作为珠三角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坐拥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大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香港127公里、澳门80公里,内通外达的交通格局,形成与珠三角各市及港澳2小时交通圈。

        近年,顺德投入超过200亿进行交通建设,全区公路密度22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的109.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11.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的3.1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30∶15”交通路网建设目标(即区内各镇街30分钟互达,15分钟上高速)。

        除了路网的建设,顺德正通过分步实施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广珠城轨已全线通车,广佛地铁1号线第二期已经通到佛山新城,连接顺德乐从。广佛环线、佛山地铁2号线、佛山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延长线等也开始建设,将在5年内陆续通车。

3、现代产业 

        顺德是珠三角地区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大产业比例为1.7:53.1:45.2。经过30多年的改革创新,以产业集群、自主品牌、民营经济和顺商文化为特色的顺德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家电、通用装备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家具制造、精细化工、金属材料等配套产业集群,在全国、全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且比较优势突出。2000-2003年,顺德连续4年位居全国县城经济百强之首。2012-2013年,顺德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首位,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2013年,顺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亿元;工业总产值59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54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工业投资12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2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87亿美元。家电制造业产值2144亿元,约占全国15%以上;机械装备业产值1458亿元,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家具产业产值约占全国行业的20%。2013年,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共61家;超100亿元企业共5家,占全省的3.2%、全市的62.5%。

顺德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名城

2

        顺德,牢牢把握科技和金融“两只翅膀”,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公共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2013年,顺德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域前列,华南家电研究院等17个公共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更加彰显。先后建立各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40个,引进创新团队27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16所知名院校在顺德建立研究生院。顺德全区共有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63家,其中场内交易市场上市企业15家,控股区外上市企业6家;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2家,累计募集资金700亿元。

4、载体资源

        顺德,正实施产城互动战略,积极发展多元化和集约化的产业平台,引导企业走内涵提升、外延扩张的道路,为产业转移和就地升级提供载体支持。

1) 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位于顺德区中南部,南抵中山市,横跨大良、容桂、勒流和杏坛四个镇街,总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作为顺德西南功能片区今后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新区启动区位于杏坛镇东南面,总规划面积约18.86平方公里,是顺德目前土地储备最为丰富、连片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顺德今后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实施总部经济战略的主要载体。为促进顺德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传统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制造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顺德区委区政府规划在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启动区内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以机械臂精密加工、机械精密软件、传感器、机械精控、系统集成为主的产业集群,兼顾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展览展示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的华南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生产基地。产业基地规划面积约5200亩,2013年11月被广东省经信委授予为“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目前产业基地内已有进驻项目16个,发展产业主要包括智能家电、机械装备、汽车配件、新型材料、光电多媒体、工业气体生产等多个领域,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2)中国南方智谷

        为了实现顺德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12月提出了“南方智谷”的构想,中国南方智谷是顺德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的重要载体,是省区共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科技部认定的顺德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南方智谷共分为A/B/C/孵化区,以及多个特色园区。A区主要是建设产学研的公共平台,B区主要发展为科技和人才配套的高端现代服务业,C区和孵化区是作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支撑载体。中国南方智谷核心园区约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被认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吸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聚集,已相继建成5个孵化器,进驻项目接近100个。

3) 中德工业服务区

        中德工业服务区位于顺德西北部,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坐拥珠三角腹地和广佛都市圈核心,汇聚多条地铁、轻轨及公交线路。中德工业服务区致力于成为国家级的工业服务区,打造成为一个类同德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特区。中德工业服务区专注于发展工业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检测认证、新材料、新能源、新IT、职业培训和会展等产业。

4)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地处广东省中部英德市英红镇,位于英德市中心城区组团内,是顺德、清远(英德)两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工作部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经济合作区。合作区以管理合作为保障、产业协作为核心、市场运作为主导,利用“顺德服务、清远成本、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目前,已获省30条政策扶持,活力和吸引力进一步释放,吸引21家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达234亿元,产业链招商引资全面提速。

5) 顺德(新兴新成)产业园

        顺德(新兴新成)产业园,位于新兴县城西郊,规划开发面积12.1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金属制品、机械制造、轻工电子、生物制药产业。该园是2006年4月21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广东省经贸委批准设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2.11平方公里(约18000亩),首期2328亩.截止2013年11月,园区开发建设资金8.78亿元,累计引进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约62.98亿元

5、人力资源

1)职业技工

        本地顺德拥有13家职业培训学校和1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可提供将近12000名大中专职业技工,并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培训课程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1


顺德专业人才类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地方高职院校。依托行业、支柱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现设有机电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医学、人文教育、艺术设计、外语、酒店及旅游管理等8个系、1个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36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3500人,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8%以上。

2)高级研发和工程人才

        近年来,顺德区推出“1+10”的人才政策。以“人才强区“战略为统领,我区陆续出台了10个人才配套政策,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平台建设等领域给予支持。

        顺德区目前已经引入了中山大学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研究生院、清华力合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联合研究生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商协会紧密合作,为产业提供巨大的创新能力。

顺德距离广州大学城只有50公里。广州大学城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在校学生约20万人,为整个华南地区提供高素质的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一共10家高校。










联系我们

德美新材料创新科技园

广东顺德容桂容里建丰路7号

邮编(Zip Code):528300

招商专线:+86 757 22918821

服务专线:+86 757 28312079

物管专线:+86 757 28312065

 

关注德美

© 2015 Dymatic Advanced Materials Innovation Park.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5000687号-1). Power by quguonet.com

All trade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