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年经验的手工印刷技艺仍是目前最先进的印刷机无法超越的。图为周志敏在展示手工印刷的效果。
反差形成震撼。当几十年前的人工印刷工艺和当下最先进的12色印刷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工厂车间里,你可能会因强烈反差而产生时空穿越错觉,但眼前生产出来的一张张薄膜电路产品却让你又不得不回到现实:高度发达的精密机械在经验老道的印刷工匠前,并不见得一定胜出。至少,在广东意达电子薄膜器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就是如此。
这里是容桂创业路9号,是海信科龙、美的、松下等家电巨头的采购地。2008年金融危机,制造业“哀鸿遍野”,却是这家公司供货最繁忙的时刻:美的的大客户经理在这里通宵守候做杂工,海信科龙的两位部长帮忙烘干材料,韩国大客户为印刷工人送宵夜……一家隐匿于小镇的企业,缘何引得许多国内外巨头竞相为它放低身段,不愿离去?
因为这是薄膜开关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国薄膜开关十强企业,在电路印刷技艺方面,就连日本三洋、松下多年的优质供应商也无法到达意达电子的工艺水平。早在2006年,意达电子就已经成为薄膜开关国家标准修订单位,而意达电子总经理周志敏更是被聘为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电子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电子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等行业协会要职。
而今,周志敏带领着意达电子正进军柔性触控电路薄膜,国际巨头惠普公司于今年4月邀请他赴以色列进行了学习交流。潜心薄膜电子领域22年,专家型工匠周志敏开始带领意达电子踏上了新的征途。
A.科龙崛起背后的工匠推手
多年后,意达创始人周志敏还是能回忆起当年为科龙空调开发薄膜开关的情景。“我们那一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不管是工人还是老板都没日没夜地做,只在1997年大年初一才休息了一天。”那段时光让周志敏记忆犹新,1994年,意达前身集体企业小黄圃机械印刷厂才开始成立,而科龙大力进军空调市场找到他时,公司还仅仅是一个成立三年的小厂。
那时候的意达电子刚刚成为科龙集团的合格供应商,就在现在创业路9号的工厂厂房,当年却非常简陋。不仅资金不足,设备也很落后,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周志敏凭着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头,跟他的恩师一起,打造出第一个纯手工制造的薄膜开关样板。
周志敏口中的师父名叫吴松山,是中国薄膜开关行业带头人,时任南京薄膜开关研究所所长,编著了不少行业相关教材。周志敏在了解到薄膜开关后,通过行业教材上的地址联系上了吴松山。因为志趣相投,吴松山非常认可周志敏,于是便有了师徒之间的合作。
当时市场上只有商用空调柜机,而科龙想扩大市场,决定进军家用空调领域。但科龙面临一个自己内部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家用空调需要大量应用薄膜开关,技术上却没有人能完善解决。要么成本太高,要么色调始终无法调和。
“我把师父从南京找来,一起帮助科龙研发。”科龙向周志敏发出需求,周志敏马上与他的师父投身研发。很快第一个手工打造的样板制造成功,薄膜开关的性能和品质让科龙毫不犹豫的投放大量订单,光是单个品种单月的供货量就超过一万件,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为了完成订单,只有30人规模不到的意达电子开始了满负荷的运转,操作过程也是以手工为主,机械为辅,1997年全年所有人员只休息了大年初一这一天。
B.它让日本公司替换掉日本供应商
稍微了解各大制造强国特点的人一定清楚,日本品质在全球屡受好评,很重要的原因是日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极为严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品质管控,日本企业往往对自己国家的供应商企业有着强烈的认同,往往一合作就是长达数年,其他国家的加工配套企业不要说替换了,连订单都很少能够接到。
但周志敏和他的意达电子打破了这条“规律”。1999年,日本三洋进军中国市场,但在海关运输配件方面的诸多限制尚未解开。为了保证供货量,日本三洋亟须在中国寻找PVC立体球面制造商。而意达电子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了PVC立体球面的加工工艺,并因与美的合作而闻名家电业届,消息灵通的三洋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周志敏。
“我们说能用PC做,这是比PVC更加环保的材料,但三洋不相信,说这个要开模具,加工难度大,而且三洋自己在日本的供应商也一直无法实现。”周志敏洋溢着自豪感,当他把PC立体球面的模型拿到日本三洋的高管面前,他清晰看到这个日本人惊讶的表情。
最终,意达电子拿下了三洋的订单。而时隔多年以后,三洋的这个高管一次闲聊中吐露出双方合作背后更多的故事:带着周志敏做出的PC立体球面回到日本后,他第一时间去问原来的日本供应商是否能做,却三次得到否定的回答。尽管带着大和民族的骄傲,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日本供应商有一点希望能做出PC立体球面,他都不会把订单给意达电子。他拿出意达电子的产品,愤怒地向原来的日本供应商说:“你们连中国一个乡村公司都不如。”
C.工匠精度超越机械精度
产品代表实力,而在市场上则完全是靠实力说话。开始了首次合作之后,意达电子赢得了三洋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2001年,在透光功能的智能电话机上苦研多年未能取得突破,三洋董事长跨越重洋,来到容桂。
“电话机的电子薄膜不能有灰尘,否则会出现小黑粒,但三洋找遍全球供应商却无人能够解决,最终才想到了我们。”周志敏拉着三洋董事长一起蹲守车间两天两夜,最终制造出合格率达到60%的产品。而在日本,这一产品合格率,即便是最具实力的公司也仅达标40%。从此以后,三洋所有工厂都为周志敏而开放,在此后与三洋合作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的管理和流程也让意达电子获益匪浅。
2012年,某跨国公司把原本属于意达电子的订单交给了另外一家印刷企业。原因很简单,这家企业拥有当时国内领先的单色全自动印刷机,该公司高管认为,这比周志敏带出的手工印刷女工更靠谱,但还不到三个月,该跨国公司的工作人员又再一次出现在容桂创业路9号的门口。
“你们不要看它落后,它确实能达到你的要求,制造出高水平、精细化的产品。事实上这个产品只能用手工做,而且只能由这几个做了十年以上的手工艺者完成。看似落后的工艺背后是超过10年的磨练,你随便换一个人做是不可能完成的。”周志敏认为,意达电子有着比国内企业更先进的十二色单色印刷设备,但是为客户生产的这款控制板颜色要求高,极易变色,机械达不到要求。同时,因为使用套印工艺,精度要求高,机印也没法达到标准。所以即便拥有国内唯一的一台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但周志敏却从不向该跨国公司推荐。
为何手工强于机械?周志敏介绍说,印刷机械采用刮刀,对于精度要求高的产品一旦刮刀出现磨损,就必须更换,成本非常高。此外,由于油墨始终处于挥发状态,目前的机器无法自主识别油墨的稀稠程度,而依靠从业者多年的经验、技巧,手腕上的感觉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