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高新区签协议 六个方面展开合作
江佛如何从“地理双城”迈向“产业同兴”
江佛两地一衣带水。江门产业蓄势崛起,如何实现经济领域的“江佛一家”,是江门市市长邓伟根一直思考关注的问题。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与广佛都市圈的对接,推动“江佛一家”。早前,《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内文也指出,要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重点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其中,加强江门和佛山两地的合作是“珠西战略”的重点。
近日,江门高新区与佛山高新区在佛山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并签署推进江门高新区与佛山高新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标志着“江佛一家”对接合作大幕全面拉开。随着江门路网建设的进展加快,江佛两地地理上的“双城”将逐步趋于形成“交通同城”。业内人士表示,在交通条件逐步利好的前提下,江门需加大优秀营商环境的打造,将工业产业发展潜力转化为经济实力,实现与广佛地区“产业同兴”。
探路▶▶
两地高新区合作助推“江佛一家”
江佛两地高新区签署推进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标志着“江佛一家”对接合作全面启动。江门市市长邓伟根、佛山市市长鲁毅均出席签署协议现场。江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梁许赞与佛山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约。
业内人士介绍,江佛两地高新区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将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在联手创建示范区、科技资源对接、产业协同发展、载体共同运营、共建特别合作区、加强合作交流六个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推进“江佛一家”奠定扎实的基础。
目前,江门高新区形成了以LED绿色光源产业和生物技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机电制造、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为主的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科技服务、商住配套及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主打产业。
梁许赞表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签订后,两地高新区将鼓励双方企业间联合、投资等活动,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资本、品牌、科技为纽带建立跨区域企业集团,推动产业链延伸。其中,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依托江门高新区的德国汽车线束项目、德尔福线束项目,与佛山高新区探索加强两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围绕一汽大众项目,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加强LED产业平台和资源的对接,发挥江门高新区华南唯一的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支持佛山LED企业产品到重点实验室检测;加快光博汇投入运营,在其中设立南海馆,展示南海LED企业产品。加强科技金融合作;以广东金融高新区在江门高新区设立分中心为契机,争取引进佛山金融、风投基金、股权投资等机构在江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科技产业基金的模式。
突破▶▶
天时地利人和助力江佛高新区“联姻”
据了解,佛山高新区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机械装备、新材料、新光源、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去年该区GDP达1127亿元,工业总产值3400亿元,税收115亿元,经济指标皆呈两位数增长态势,整体产业发展强劲。两地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对带动江门产业发展方面有积极意义。
签约当晚,“@樵山潮人”写道,“江佛一家”从两地高新区开始,具有文脉、人脉、水脉相连及人和等四大优势,并指出“在新一轮区域一体化中,江门需要更主动,更积极,更进取,向先行区学习,‘善于学习,立即行动’”。寥寥数语,一语道破两地高新区合作共建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江门产业发展需“更主动”、“抓行动”的基调。
早前,《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重点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而其中加强佛山和江门两地的合作是珠西战略的重点。同时,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2+7的方式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门高新区、佛山高新区都应在省的统筹下,推进珠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
如今两地高新区就推进合作共建签署框架协议,在梁许赞看来,除了以上的“天时”条件外,两地高新区合作签约确实具备了“地利”和“人和”。他说,江门和佛山位居西江两岸,随着江顺大桥通车、广中江高速明年通车,以及江门大道的建设,两地的交流合作将更加便捷;同时,市主要领导“对两地高新区的情况都很熟悉。两地的领导干部交流密切,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纵深
两桥对接蓬顺“双城”交通同城
在江佛两地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拉开“江佛一家”合作大幕时,作为江佛两地对接前沿地带,蓬江区与顺德区的关系,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蓬江区是江门主城区,同样是江门东联广佛的前沿阵地,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部署,蓬江区将在打造“三门”建设“三心”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江门启动“交通大会战”,“东联西拓”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而其中全长123公里、总投资240亿元的江门大道作为江门“产城主轴”贯通南北,使得处于前沿部分的蓬江区拥有全市乃至珠西最便捷的交通区位。如今连接蓬顺两地的江顺大桥开通,沿着江顺大桥,蓬江与顺德的距离缩减到20分钟车程,加上广中江高速段滨江大桥即将建成,未来两桥对接蓬顺两区,使得蓬顺“双城记”真正实现“交通同城”。
时空距离缩短,带来沟通上的便利,以及思维上的碰撞。据了解,目前,蓬江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以大长江集团为龙头的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以广东海信为龙头的光通信和视像装备生产基地,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也较快成长,产业初具规模。如今,珠西智谷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设立六大功能区引导高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根据规划要求,蓬江区到2020年要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830亿元;2016年底,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60亿元。这就意味着,相当于再造一个蓬江区。而交通的便利,无疑给蓬江区工业发展提供先机。
◎延伸
江门产业发展软环境提升是关键
珠三角发展西进,需要江门打造“三门”,其中交通是基础保障。随着交通大会战路网建设,江佛之间的合作将逐渐深入,江门将成为珠三角产业西进的主导优势承接区。
从地理上看,江门交通大会战21个重大交通项目,由5个高速公路项目、1条铁路、15个快速路及城市干道组成,路网分别形成东西、南北的合纵连横之势,对内疏通江门区域内交通脉络,对外打通江门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壁垒,将江门区域内“一区六园”实现完美对接,这对江门本地承接周边有竞争力的产业转移,促进发展壮大本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江门大道与港珠澳大桥连接核心区域的银洲湖新城(大广海湾先行区),地理优势也异常明显。从省政府公布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就提到了“大广海湾新区加快银洲湖先行区产业整合提升”,并提出江门大广海湾新区应加快银洲湖先行区产业整合提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洲湖新城的加快发展,该区域将凭借地方区位及未来利好政策,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势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经济核心区域。
江门区域东联西拓的交通路网已现雏形,这对江门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是个大利好。“路网贯通意味着在空间上的运输成本将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江门产业园区的吸引力,有利于人才汇集,及上下游产业的进驻。”江门高新区一企业负责人表示,对比佛山,江门的整体营商环境还有待提升,路网完善后还需扶持政策等软环境来配套,软硬件形成组合拳才能更好的吸引和留住企业,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众议
如何将产业潜力打造成经济实力?
佛山工业产业发展实力强,江门也有土地资源及人力成本低等独特优势,发展潜力大。如今交通大会战构建的完善路网已经初显雏形,今年江门也将营商环境打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随后在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推出新举措提升营商环境。那么江门如何将自身潜力打造成为经济实力,实现与佛山对接,打造江佛“产业同兴”格局?
对此,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表示,佛山高新区营商环境较好,主要体现在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技术平台优势及企业家的观念较新等方面。而江门工业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如果土地资源使用不当,将给产业带来‘挤出’效应,适得其反。”他说,江门除了正确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以外,还得在意识上提升营商环境,其中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也需大力扶持自身已有中车、海信、富华重工等大项目,以此拉动产业发展。另外,创新的源泉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江门应当充分调动小微企业的创新思维,在政策及营商环境上给予更多的帮扶,实现江门经济的崛起。
而江门民建副主委、五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王建生也表示,近年来江门一直致力改善江门的交通环境,如今江顺大桥已经开通,江佛两地逐渐形成“交通同城”,硬件已经逐步完善,需要重点提升营商环境。“交通完善后,江门也需要在政策环境等方面实现跟进,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实现行政层面的高效管理。”他说,江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潜力转化成经济实力,就需要在土地优势资源的利用上更加上心,通过园区错位发展,并引导形成主导优势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园区土地的提值。“如今江佛两地高新区签署协议共同发展工业产业,对两地产业互补、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共赢,及高新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等都有重要意义,如果两地合作可以深入到人才互通方面,将给江门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好。”